只因恐怕落后,所以拼命向前
生活在一个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战略的国家,我们往往对科学家们致以最高的崇敬。钱学森先生冲破重重阻力离开美国回到祖国,袁隆平先生为了“禾下乘凉梦”一把高龄依旧身先士卒,邓稼先先生为了中国原子弹的设计工作甘愿隐姓埋名,奉献自己……这些科学家们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他们怀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艰苦奋斗、家国天下的高尚品格,用自己的一生言行来教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在中国众多近现代科学家之中,最能引起我的情感共鸣的是旭日干、孙家栋和梁思成三位先生。
旭日干——巨擘飘然去,丹心映草原
犹记得,在初到内蒙古大学时,我就被学校中心区域的红色小二楼楼前的白色小羊的雕像深深地吸引了注意力。后来经过新生教育,我才了解到小羊背后的那位科学家,也是我们的老校长——旭日干先生。令人惋惜的是,在入学三个月后,我就听到了老校长仙逝的消息。2015年12月25日,那一天,内蒙古大学校园里格外安静。
斯人已逝,但内大学子依旧沐浴在“旭日干精神”里。旭日干先生常说:“干事业是一定要讲奉献的”,“我生来就是个闲不住的人,工作是我最大的乐趣。” 即使已是高龄,先生也从未停止手中的研究工作。在一次大手术之后,医生对他发出严厉的忠告:“需要卧床休息!”但先生并没有停歇,坐着轮椅坚持工作,甚至经常熬夜加班。直到去世前,先生依然每天伏案工作十几个小时,他的最后一篇工作文档的修改时间定格在了去世前四个小时。他拼命向前,因为他知道时间不等人,他担心稍微的松懈就会让中国生殖生物学的发展落在后面。
据说,旭日干先生对他的学生提出了“三个不过分”原则,即“实验做得再认真也不过分”、“实验记录做得再详细也不过分”、“实验室打扫得再干净也不过分”。这“三个不过分”是先生非常珍视的科研素质和工作态度,这个原则也为实验室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生从严治学、求真务实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内大人。身为一名理工科的学生,我更是把这个原则牢记心间,在每次的实验中督促自己。
孙家栋——耄耋未伏枥,苍穹寄深情
中国人的航天梦,从迈入宇宙空间的一天起,就注定永无止境。从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到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从“东方红”到 “嫦娥一号”……像卫星一样旋转不停,是孙家栋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先生经常一周内要去三四个城市,忙的时候甚至要从北京连续飞往二十多个地方。他不喜欢穿皮鞋,嫌穿皮鞋累脚,每年布鞋也能穿坏四五双。即使现在已退居二线,先生仍未停止工作,坚持整理航天工作留下来的宝贵信息。他为什么这样做,我想是对航天的热爱,是对理想的坚持,是对科学工作的严谨,孜孜以求,恪尽职守。
即使是做出了如此多的贡献,他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时却说,“我很不安。”他说,“这是千千万万人共同协作的成果,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对比近年来科技界出现的一些学术不端,沽名钓誉的现象,先生是多么的谦恭。在当今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中如何保持本真,不迷失自我,“我很不安”这四个字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正是这份“不安”,才不会满足于当前的成就,才不会懈怠,才会拼命向前唯恐落后。
梁思成——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经常有人说到梁思成,但多数是说作为梁启超的长子的梁思成,亦或是作为林徽因的丈夫的梁思成,却很少有人在谈论科学家的时候想起他,这都是因为大多数人对于建筑学这门学科不甚了解。
很幸运地,我是一个大同人,这似乎直接拉近了我与梁思成先生的距离。肇始于2008年的大同古城改造,其“保护古城,另建新城”的思路正是对“梁陈方案”的实践。2011年,在复建一新的大同东城墙下,矗立起一座全国唯一的梁思成纪念馆,向一代建筑大师永恒致敬。偶尔,站在新落成的大同古城墙上时,或是重游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时,我会想起他一幅幅精美的测绘图手稿,我会由衷崇敬他所做的一切工作。
对于建筑学领域,我也是一个门外汉;对于那段历史,我更是一个局外人。我不知道北京城当时若是采用了“梁陈方案”如今会是什么面目,但我理解他为什么要为了这座古城而多方奔走,大声疾呼;我不理解他口中的城市规划科学,但我能体味到他所说的“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的美;我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在蛛网如织、蝙蝠横飞、积土盈寸的大殿里完成精美的古建图绘制的,但我能感受到他所说的“被臭虫咬得很厉害,但我追猎遗构多年,以此时此刻最感快慰”的甘之如饴;我无法体会到上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命痛感,但我看到了他热爱这个国家与民族的那颗赤子之心。
捧起一本关于他的传记,我看到了一位风尘仆仆地奔走在祖国大地上,为发现祖国建筑的瑰宝而欣喜若狂的勇敢的探险者;看到了一位追求真理、无私无畏、勇于前进、不断探索的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更看到了一个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建筑文化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作为内蒙古大学的一名学子,我尊敬旭日干先生;作为一个中国航天事业的关注者,我崇敬孙家栋先生;作为一个大同人,我敬佩梁思成先生;作为一名当今时代的年轻人,我感恩所有的先辈科学家。也许,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深刻理解在那个年代的科学家们在大好的青春岁月里置身荒外,旅途奔波,终日与科学研究打交道的所思所想。但是,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先辈科学家们的成果为我们提供的便利。这些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无私奉献的人们,历史理应永远铭记在心。
今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夏令营,在研究所中,我看到了许多科学家满头银丝却依旧干劲十足地投身工作;在食堂里,我听到邻桌讨论的内容总是他们刚刚完成的实验。经常,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感到迷茫、不解,不明白科学家们为什么会那么投入,那么忘我,而自己虽终日忙碌却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答案——科学研究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奉献、是专注、是争先;是登高望远、是脚踏实地;是守得了本心、是耐得住寂寞……
对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们,最好的纪念就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就是科研力量的后备军。我们要将科学家们的精神铭记于心,感恩科学家们的成果贡献,稳稳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前行,不负国家对我们的培养。在科学家精神的鼓舞下,我决意在我的专业领域中继续深造,我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潜心钻研,勤学好问,不去做一个急功近利的人。梁思成先生曾在登桂林叠彩山时作过一首游戏诗:“登山一马当先,岂敢冒充少年?只因恐怕落后,所以拼命向前”。我且将后两句作为我本篇心得的题目,以此时刻提醒我牢记科学家们的事迹,学习科学家们的精神,将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活得有意义,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