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科学家事迹精神学习心得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基地专业2015级本科生白雨
中国近现代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童第周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奠基人,在近五十年的科学实验中,坚持不懈地从事生物胚胎发育实验,取得了重大成果,首次解决了文昌鱼的实验室饲养、产卵和人工授精等问题。童第周在研究文昌鱼的同时,一直在从事金鱼鱼卵的研究,试图证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及其在生物性状遗传上的关系。他认为细胞质在遗传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困扰童第周多年的问题。由于当时国际上权威学派摩尔根学派认为细胞分化、个体发育、性状传递都是细胞核即基因的作用,它控制着细胞质。但是童第周对任何权威从不轻信、盲从,有疑问就要彻底钻研清楚,一切结论都要靠实验来证明。他断定细胞核、细胞质在细胞内虽各有各的功能,但它们彼此必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种联系、制约关系一定会在细胞分化、生物性状等遗传学方面表现出来。有了理论的工具,童第周重新着手细胞质与细胞核关系的研究,并且把通过细胞核移植来确定彼此的遗传作用作为研究的突破。这次试验童第周使用的材料是金鱼和鳑鮍鱼,通过把它们的细胞核进行同体移植和异体杂交移植,结果很快就长出了小鱼。这些小鱼同时具有金鱼和鳑鮍鱼的特性。童第周用实验数据充分说明了细胞质在遗传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童第周经常教育学生做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他曾告诫自己的学生张天荫:今后一定要注意,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工作—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有些要多次重复,科学的结论就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研究的质量才能逐步提高,千万不能弄虚作假。童第周始终坚持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优秀学者专家。
李博是植物生态学家,1953年7月,他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同年8月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给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李继侗当助教,从事植物生态教研工作。当时李继侗先生正致力于生态学研究,成立了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专门组,并且招收生态学专业的研究生。为使李博得到深造,李继侗先生亲自为他制定听课与读书计划,让他和大学生、研究生一起参加考试,并且承担基础课实验。内蒙古大学创办初期,李继侗先生应邀执教并且担任副校长。怀着对草原的热爱,李博毅然放弃了北京大学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随李继侗教授支援边疆来到内蒙古大学。他在内蒙古大学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专业。长期从事我国植被生态学与草地资源研究,将生态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在传统研究基础上引入现代技术。首次阐明了我国草原区与沙漠地区植被的基本类型与分布规律,率先进行大范围草原植被制图、资源评价与生态分区及草原定位的研究,首次阐明了我国草原植被的类型与分布规律,利用植被指标成功地评价土地资源与环境,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我国草地资源数字地图库、以及北方草地估产、草畜平衡预报、草地退化等动态监测的技术系统。
李博的同事这样评价他:“他几乎到过内蒙古的每一个地方,走过许多没有人烟的地带,他是用双脚丈量过内蒙古土地的人。”
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需要具备一些素质,首先必须要有好奇心,对于自然的好奇,对于普遍事物的好奇。优秀科学家对于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他们想探知事物的规律,他们具有看到事物最为本质一面的本领。作为科学家,他们能够将事物归纳为最基本的简单而重要的法则,并通过这些基本法则去了解许多其它事物。他们所了解的事物不单单是一个清单,或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是将对它们的认识归纳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另外,优秀的科学家必须要有恒心,他们在研究实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他们不断努力,锲而不舍,最终克服困难,找到问题所在,解决问题,做出举世瞩目的成果。
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做研究时要有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真、善、美的追求。